一名82歲壓鑄林奶奶近年來飽受心律不整所苦,總是呼吸急促,最近一個月光是到菜園摘菜就喘個不停,連說話都很費力,家人趕緊送她就醫,檢查結果為嚴重心臟衰竭,心臟射出量僅常人的二分之一,致死率恐逼近五成,所幸立即裝置「雙心室再同步治療節律器」,心臟「回春」效果佳,阿嬤笑說:「好像年輕了十多歲」!
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國峰表示,患者到院後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,發現其心臟射出量僅30%(正常人至少50~60%),且心臟肥大程度足足是正常人的一倍以上,原因可能為患者本身有高血壓,心臟為了持續供應全身血液,必須增加心臟負荷,日積月累下,造成心臟肥大,如同運動選手訓練使得四肢更粗壯,但心臟肥大並非好事,反而是心臟衰竭的前兆。
江國峰指出,原本正常心臟的左、右心室應同時收縮,但因患者的左心室傳導阻滯,導致左、右心室收縮無法一致,血液無法有效輸送至全身,以致於出現心臟衰竭現象,也就是俗稱的「心臟無力」,會產生容易疲倦、運動喘不過氣、胸悶、心悸、下肢水腫等症狀,甚至連躺在床上都還會喘,根據統計,心臟衰竭的死亡率,在確診後5年內直逼50%,嚴重程度直逼癌症等重大疾病。
傳統壓鑄工藝主要由四個步驟組成,或者稱做高壓壓鑄。這四個步驟包括模具準備、填充、注射以及落砂,它們也是各種改良版壓鑄工藝的基礎。在準備過程中需要向模腔內噴上潤滑劑,潤滑劑除了可以幫助控制模具的溫度之外還可以有助於鑄件脫模。然後就可以關閉模具,用高壓將熔融金屬注射進模具內,這個壓力範圍大約在10到175兆帕之間。當熔融金屬填充完畢後,壓力就會一直保持直到鑄件凝固。然後推桿就會推出所有的鑄件,由於一個模具內可能會有多個模腔,所以每次鑄造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多個鑄件。落砂的過程則需要分離殘渣,包括造模口、流道、澆口以及飛邊。這個過程通常是通過一個特別的修整模具擠壓鑄件來完成的。其它的落砂方法包括鋸和打磨。如果澆口比較易碎,可以直接摔打鑄件,這樣可以節省人力。多餘的造模口可以在熔化後重複使用。通常的產量大約為67%。
一般而言,可透過藥物治療減緩心臟衰竭,但為了逆轉此過程,醫療團隊透過裝置「雙心室再同步治療節律器」,將三條導線自鎖骨下靜脈分別放到左心室壓鑄、右心室和右心房,使心臟同步化收縮,心臟射出量提高至50%,病況獲得大幅改善,成功逆轉心臟衰竭的過程,現在不管是摘菜還是到住家附近公園走路40分鐘後,都不再氣喘吁吁,笑說:「好像年輕了十多歲」。
江國峰強調,部分心臟衰竭是因左心室傳導系統受損所致,通常接受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」後,約七成患者心臟功能與症狀明顯改善,提升心臟衰竭患者的運動能力和存活率,大幅改善生活品質。
江國峰提醒,三高、或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民眾,都是發生心臟衰竭的高危險群,務必隨時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況,若經常感到疲倦無力、下肢腫脹,或平躺時產生呼吸困難,可能都是心臟衰竭的徵兆,應及早就醫,配合醫師的診斷與治療,才能有效控制疾病。
留言列表